
今天分享的是:清华大学 夏建军:供热碳排放核算、碳责任分摊及脱碳路径
报告共计:36页
该文档围绕全球碳中和背景下中国供热领域碳排放问题展开,系统阐述了供热碳排放核算方法、结果、碳责任分摊方式及脱碳路径,为行业减碳提供了科学依据与实践方向。
全球已有135个国家宣布碳中和目标,中国提出2030年前碳达峰、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,且正从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。供热领域能源需求巨大,2022年我国建筑运行用热量93亿GJ,工业生产用热90亿GJ,但当前该领域碳排放研究存在误区,如责任划分缺失、核算不合理等,因此亟需科学的核算与分摊体系。
文档制定了《供热碳排放核算和碳排放责任分摊方法》标准,给出5类热量制备过程及热量输送过程的碳排放核算方法,涵盖热电联产、工业余热回收、热泵制能等场景,并通过公式量化计算。以2022-2023供暖期中国北方城镇集中供热为例,核算出全国热源、一次网、二次网、热用户基准值分别为60.9、4.2、2.2、67.3 kgCO₂/GJ,总碳排放约3.5亿吨CO₂,且明确热源结构是影响碳排放强度的首要因素。
在碳责任分摊上,提出“生产侧控强度,消费侧控总量”原则。生产侧企业责任以基准值为标杆,通过公式计算,高效企业责任为负,低效企业为正;消费侧责任按基准值与用热量乘积计算,永远为正,以此明确各方责任,避免重复核算与供需矛盾。
展开剩余78%脱碳路径方面,用户侧通过建筑节能改造、合理设定室温控总量,若建筑达四步节能,全国耗热量可降60%;生产侧从优化热源结构(利用零碳余热、跨区域跨季节储热)、提升能源效率、依托电网低碳化发展热泵技术等控强度。未来供热系统零碳化需多手段协同,碳责任分摊将推动各方共同实现减碳目标。
要不要我帮你整理一份供热碳排放核算核心公式与基准值对照表?
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
发布于:广东省富明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